5月8日至14日,外语学院举办“译路同行·研创未来”2025年研究生学术论坛。作为本年度“一院一论坛”活动,本次论坛旨在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强化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5月8日下午,论坛开幕式在博文楼312举行。研究生院培养办主任陶晓赟、外语学院院长卞建华、副院长王薇、各学科负责人、导师和2024级研究生代表共计6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副院长曹杉主持。


开幕式伊始,院长卞建华致开幕词。卞院长首先向出席活动的各位领导和学院师生表示热烈欢迎。随后通过分享“爱因斯坦和司机的故事”指出人文学科研究在数智时代不可替代的价值。人工智能的发展要求我们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研究范式和工作方法,探索学术研究和翻译的新边界。但更重要的是保持独立思考、提升创新能力,做“有信仰、有思想、有温度、有情感、有创造力”的人。最后,卞院长要求大家恪守学术伦理规范,合理、正确使用人工智能技术。

随后,山东省教学名师、德语系主任、德语语言文学和德语笔译学科负责人綦甲福教授作为学院导师代表发言。綦教授以“高、新、实”三个字简明扼要地表达了对学院研究生的期望。所谓“高”,是指要立足国家战略,锚定学术研究高度,以高标准服务国家软实力提升,以高要求对待学术研究和现实服务。“新”,意指拥抱学科交叉,激发创新动能,以技术赋能研究,打破学科壁垒。“实”,则是指立足实践需求,强化研究实效,对接社会需求的同时,也要深化产教融合。“高、新、实”,既是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殷切期望,也是学科发展与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当前,国家正推进新文科建设,外语学科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抬头看方向,低头做事情。綦教授希望同学们心怀“国之大者”,将个人研究融入民族复兴;永葆创新锐气,在交叉融合中开辟新领域;脚踩坚实大地,用学术成果服务社会所需。

本学期初,为进一步提升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水平,学院聘请陈骏飞、郭翠、李明学、李汝成、徐莉娜、杨剑六位专家担任外语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顾问。开幕式上,学院举行了聘任仪式,由院长卞建华为顾问颁发聘书。仪式结束后,在场专家相继发言,充分表达了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肯定与支持,希望学院教师“求真求实育新人”,寄语学生“求知求新做真人”。

最后,学院研究生会主席、2023级英语笔译研究生陈子轩作为学生代表发布“外语学院研究生学术道德诚信承诺书”。他代表学院全体研究生承诺,在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中,会树立“红线”意识,筑牢诚信底线,合理使用AI,坚决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以“明德”为本,以“守正”为则,在“博学”中探索真知,在“出奇”中勇于创新。传承“博学外国语,笃行中国心”的院训精神,走好学术之路,守护学术净土。

5月8日下午至14日,九个分论坛相继举行,共有75名研究生进行汇报展示,32名评委参与评审工作。最终评出一等奖10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24项、优秀奖25项。
此次“一院一论坛”活动充分发挥了学院专家和导师的指导作用,激励研究生在AI时代坚守外语学科根基,拓展翻译和研究的创新路径和方法,在“译路”上相伴同行,在科研中创造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