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德国法兰肯地区历史研究院研学团一行来访青岛大学并与我校“李希霍芬五卷本《中国》翻译与研究”项目组团队师生进行交流。
上午9时,研学团首先参观青岛大学校史馆,德语系2023级三位专硕研究生同学綦钰、方铃琳和陈月娟为研学团提供德语讲解。研学团依次参观馆内各个展区,初步了解了青岛大学的历史沿革和办学成果。
校史馆参观结束之后,研学团与李希霍芬《中国》项目组在会议中心401进行了交流座谈。座谈会由项目组负责人、中德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主任綦甲福教授主持。首先中德双方团队师生共同观看了青岛大学宣传片,对青岛大学的整体办学特点、学科建设等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随后青岛大学外语学院院长卞建华教授致欢迎辞,对研学团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外语学院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果。卞院长表示,山东省与德国巴伐利亚州建立友好省州关系30多年来一直保持友好关系,青岛大学德语专业的设立就得益于鲁巴教育合作项目,期待以后能与法兰肯地区历史研究院有更多交流和进一步合作。
綦甲福教授介绍了山东省社科重大委托项目“李希霍芬五卷本《中国》翻译与研究”的背景、意义及进展情况。他指出,李希霍芬在1868至1872年间对中国的山脉、气候、人口、经济、交通、矿产等进行了深入探查,写成《中国》一书并首次提出“丝绸之路”概念,其对近代中国地质学、地理学的诞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綦教授也交流了项目进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随后,《中国》翻译与研究项目6位子课题负责人也分别作了汇报,交流了各子课题的主要内容、计划安排、进展情况。
研学团负责人Ott教授和Mühlnikel博士分别介绍了法兰肯地区历史研究院相关情况和此次中国研学团的主题与安排。他们首先对青岛大学外语学院及《中国》翻译与研究项目组的热烈欢迎和周到安排表示感谢,希望通过此次研学,能够从记忆文化、工业结构转型、区域研究等方面加深对青岛的认识,并且希望能与青岛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在更多领域开展交流合作。研学团师生就《中国》翻译与研究项目相关问题与项目团队成员进行了交流探讨。
通过此次来访,双方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双方均表示,将围绕李希霍芬《中国》翻译与研究项目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