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指导,多个单位共同主办的“大语言模型应用实战研修班”在青岛大学顺利结课。开班仪式上,青岛大学副校长刘恩贤、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黄玉龙等出席。刘恩贤表示,学校全力支持本次研修活动,并期待与各界进一步合作,共同推动外语学科发展。黄玉龙强调了人工智能技术对翻译行业的重要性,特别是大语言模型在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中的作用。研修班汇集了来自近80所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学员。
本次研修班的授课专家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高校,以“大语言模型+”的课程模式,深入解锁大语言模型在口笔译实践、项目管理、教学、研究以及语言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本次研修有助于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翻译教学与研究,促进翻译学科建设的迭代升级。
下午,北京外国语大学李长栓教授的讲座“案例驱动的大语言模型赋能口笔译实践流程”延续了主题,深入探讨了大语言模型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并特别强调了人工修改的必要性。他结合实例分析,展示了机器翻译后的人工编辑流程,为参会者提供了实际操作指导,拓展了大家的实战思路。
7月27日,山东师范大学徐斌教授介绍了大语言模型在口笔译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提出了如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学效率和学生体验。他还讨论了如何利用大模型进行数据驱动的教学质量评估,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不同学生的需求。研讨会还就未来翻译教学的方向进行了广泛讨论。
同日下午,上海海事大学刘世界教授讲解了大语言模型在语言数据挖掘中的应用,展示了其在语言学研究和数据处理中的重要性。他展望了大语言模型在数据挖掘中的前景,激励学员们在未来工作中应用这些技术创新。
7月27日晚,王华树教授、刘世界博士与研修班学员就外语教育的最新趋势和挑战展开了圆桌讨论,讨论了翻译特征的历史演变及大语言模型对外语教学的变革性影响。与会者一致认为,技术创新和跨领域合作将引领语言服务行业的未来发展。
7月28日上午,天津外国语大学朱华教授通过“私有部署与翻译智能体设计”的课程,展示了大语言模型在科技翻译中的应用,并分享了如何通过微调机制提升模型精准度的案例,增强了学员的技术能力。
下午,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华树教授带来“案例驱动的大语言模型赋能口笔译研究”课程,深入探讨了生成式AI技术对现代翻译研究的影响,梳理了大语言模型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为学员们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有力的指引。学员们纷纷表示课程内容将帮助他们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地运用这些前沿知识。
结语:
随着研修班的圆满结束,参会者不仅收获了新知识和技能,还在学术与实践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未来的研究与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三天的学习与交流中,大家深入探讨了大语言模型在口笔译管理、科技翻译及翻译智能体设计中的应用,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深化了对技术原理的理解。这些知识将成为未来翻译工作的实用指南。与专家的互动和同行间的分享,激发了新的创意和合作机会,推动语言服务现代化。主办方期待这次研修能成为参会者职业生涯的里程碑,并期望在未来的合作中再次相遇,共同探索语言技术的新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