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由青岛大学中德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巴伐利亚研究中心、山东省与德国交流合作研究中心主办,青岛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心承办的“青岛—哥廷根:城市历史与记忆文化”工作坊在青岛大学博文楼举行。本次活动特邀德国哥廷根大学跨文化日耳曼学系Andrea Bogner教授、Barbara Dengel老师、Corinna Albrecht老师以及我院德语系朱轶杰老师担任主讲嘉宾。讲座由德语系高年级教研室主任黄怡容副教授主持。德语系近20名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及来自我校、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的部分教师参与了工作坊。

朱轶杰老师首先以青岛在中德交流史上的独特地位为切入点,通过历史明信片与档案文献,介绍了青岛开埠时期的文化互动与语言现象。随后,Bogner教授与Dengel老师结合语言学与历史研究,借助哥廷根档案馆中的书信、明信片等一手史料,从语言修辞、图像符号、行政话语等视角深入剖析了殖民统治中的“划界”(Grenzziehung)机制。

哥廷根大学的三位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哥廷根档案馆中珍藏的原始资料,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结合讲座中的理论对材料进行分析、讨论,最终展示自己的分析成果。
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结合文化记忆理论,通过明信片、信件、图片、文本等历史物件,探讨两座城市的历史发展脉络、文化特色及记忆传承,通过比较分析,揭示其异同之处,并进一步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以增进双方在文化领域的相互理解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