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重点与特色 >> 特色名校重点专业

重点与特色

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英语

2016年09月27日 14:54  点击:[]

一、建设基础

(一)专业建设的背景

1. 高等英语教育的发展趋势与要求

在世界教育大思潮的背景下,在英语教学理论界的作用下,在中国国情变化的推动下,中国英语教育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主要特点可概括为市场化、社会化、应试化、口语化、双语化、信息化、虚拟化与多元化等八大特征。多元化主要表现在英语教育需求的多元化、英语教育机构和教学主体多元化、英语教学媒体多元化、英语教学材料多元化、英语标准多元化、英语教学模式多元化、英语教育理念多元化。中国外向型经济的飞速发展使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涉外单位和企事业对英语人才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伴随着英语专业招生规模的连年扩大,出现了师资匮乏、教学质量堪忧等一系列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完善课程体系,注重人才培养,注重科研水平的提高,改善教学科研条件,扩大国内外交流,加强社会服务能力,促进高等英语教育的发展。

2.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英语人才的需求

中国各地英语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有直接联系。青岛是全国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副省级城市、国际著名港口城市、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品牌之都、国际帆船之都、世界啤酒之城,是全国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是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是中国面向世界的重要区域性经济中心以及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青岛也是中国举办大型赛事和国际盛会最多的大都市之一, 2013、2014年连续两届世界杯帆船赛及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都将在青岛举办。因此,青岛地区对英语,尤其是高端英语人才的需求还是很大的。如何解决好高等英语教育的供需关系直接影响未来的英语教学与研究。

(二)专业基础与特色优势

英语专业自1985年成立以来,在人才培养模式、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国际交流、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在武书连《挑大学选专业》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名中,英语专业2009-2013年的得分是B+或B,位列全国开设英语专业的570所高校前20%-30%。

1.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多年来,英语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方面作了很多尝试和努力,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基础和广泛科学文化知识、从事翻译、教学、科研、出版、外交、外贸、外事、国际商务和管理等工作的人才。本科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位于全省同类专业前列。本科生的专业四、八级考试通过率在全国同类院校中一直名列前茅,2012年英语专业四级通过率92.4%,优秀率11.4%,专业八级通过率88%,2013年四级通过率88.54%,八级通过率89.32 %。此外,英语专业师生多次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获得国家、省、市和校级多种奖项,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2. 课程体系不断完善

本专业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对专业课程进行了系统化设计,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在加强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同时,优化英美文学与文化、语言学、翻译等专业基础和技能的课程体系。突出翻译方向(口笔译)办学特色,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翻译实践活动,促进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良性互动,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或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基础。

3. 师资队伍不断优化

本专业现有教师24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8人,博士6人,在读博士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占师资队伍的25%,有海外学习经历者占79.2%,尤其在翻译方向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较为合理的师资结构。教师中有多人在各级学术团体中担任社会兼职,分别担任全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员、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山东译协常务理事、理事、山东省国外语言学学会翻译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理事、青岛市译协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青岛市人民政府“外语顾问”。英语专业常年聘请2名资深外籍教师任教。此外,还聘请南开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黑龙江大学、中国外文局全国翻译资格考评中心和百通思达翻译咨询有限公司等高校或企事业部门的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

4. 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

本专业师资队伍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科研能力逐年增强。近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省、市和校级教研科研课题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北大来源期刊、全国常用外国语类期刊、CSSCI等期刊60余篇,出版专著、编著、教材、教参、译著200余部。获得各级科研、教研和教学成果奖励20余项。

5. 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

本专业学术交流不断扩大,已与多所国内外高校和学术机构,如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阿肯色州立大学、华盛顿杰佛逊学院和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和合作项目。每年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做学术讲座,选派教师出国工作、研修、学习,并选派优秀学生赴美国大学学习深造。

6. 教学科研条件不断改善

本专业拥有一间40座同声传译教室,并依托大学多媒体教学中心,为教学科研提供了便利条件,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手段。此外,英语系设有图书资料室,拥有中外文专业图书3000余册和各类学术期刊数十种。

7. 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加强

本专业历来重视社会服务,培养的学生经常承担青岛市及周边地区大型运动赛事、商务活动、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口笔译工作(如高质量完成了2008年奥帆赛的口笔译和志愿者服务任务)。目前,本专业有6个教研实习基地,其中青岛出版社每年为学生提供版权书翻译任务,已出版译作150余部。

二、建设目标

(一)建设总目标

依托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翻译专业学位硕士点等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教学科研队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实践教学条件,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强化专业共享平台建设,使英语专业教学理念更加先进、特色更加鲜明,达到国内同类高校先进水平,培养出英语知识扎实、口笔译能力突出、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较强的应用型英语人才和翻译人才。建设期末争取申报省级特色品牌专业。

(二)建设具体目标

1.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英语专业实际情况,制订专业规划,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在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基础上,构建模块化、突出翻译特色的高水平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探索建立校企联合、中外合作等培养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专业教学资源。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专业调研与社会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专业调研与分析报告,制订专业建设规划,通过校内专业评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英语专业翻译创新班”,制订“英语专业翻译创新班”人才培养方案,探索英语翻译创新人才和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加强课程建设,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制订课程建设规划,修订课程质量标准和管理办法,完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创新班课程体系,完善课程建设。构建5个课程群,建设8门核心课程和6门精品课程,进行14项研究型教学改革(其中争取申报省教改立项2项),实行小班授课,对3门核心课程进行课程考试方式改革,15门课程使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争取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

(3)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强化实践教学,建立教学实践基地8个,开设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和竞赛、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完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管理制度。每年组织4支团队集中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每年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个;每年参与研究性学习与创新实验项目的学生数达英语专业学生总数的40%;每年举办英语演讲大赛1次;组织鼓励学生参加省级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并争取获奖2项。

(4)建设教学资源和平台

立项建设教材4部(其中培育省级优秀教材2部);资料室投入10万元,购进图书资料3750册。

2. 师资队伍建设

采取培养、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师资队伍规模,优化师资结构。引进高层次人才1人,国内著名大学博士生6人。每年选拔2名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培养;每年选派1名教师。每年选派2名青年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进修访学。培养校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培养校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

3. 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成立合作办学理事会,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开展科研促进教学工作,实施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工程。建设期内,建设合作创新平台1个,与3个企业签订协议,每年举办3场学术讲座,每年开设1门“专业科研专题”选修课程;每个科研项目接纳4名优秀本科生参与项目的研发活动,每个项目负责人要兼任3名本科生学术导师。

4. 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改善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计算机辅助翻译综合实验室,更新语言实验室设备,促进教学水平提高。

5.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调动教师积极性,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升服务和辐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完成社会培训任务360人次。承担横向科研项目6项,经费约18万元。受聘副教授以上岗位的教师,每年联系一家企业,并深入企业开展实践。每年至少派一名教师到合作基地进行实践锻炼。

6. 体制机制建设

建立并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内部管理机制和教学奖励激励机制、教师培养管理及考核激励机制、成立教学督导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制订岗位最低工作量标准,确保教授100%为本科生授课。完善教师奖励激励制度和教师业绩考核制度。

7. 其他

(1)加强留学生教育,每年招收留学生10名;每年聘请专业课外教1名,引进3门国外优质课程,发展1个海外交流合作伙伴。

(2)建立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每年邀请40家到校招聘单位,提供招聘岗位与毕业生比例不低于3:1,设立专项师资培训资金用于就业创业指导队伍师资建设。确保就业率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和全省同类专业前1/3。

三、预期效益

通过特色名校工程建设,英语专业将建成一个适应地区经济发展和翻译产业需求的应用基础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个性化成才需求得到满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

通过重点专业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基于“全面发展、彰显个性、人人成才、服务社会”理念的中外联合、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教学模式、“校内笔译实验室与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模式,使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及科学研究水平明显提高,新的学生评价体系将推广到外语专业其他课程的评价中,精品课程将进一步推动其他课程的建设,形成以英语专业翻译方向为龙头、内在联系紧密、辐射力强、资源共享、特色鲜明、优势凸显的英语专业群,使其建设水平整体提升,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增强面向外语、翻译及其他企事业部门的“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实践”人才的培养能力。

2. 课程建设成效

通过不断加强与社会企事业部门的合作,实现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行业标准的高度吻合,提高课程建设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构建以英汉翻译工作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立基于英汉翻译职场为背景的翻译工作坊,采用任务型、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3. 人才培养成效

通过重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英语专业口笔译教学与青岛地区翻译产业市场的契合度进一步增强,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进一步提高,本专业在社会上的认可度进一步提升,更好地为山东省及青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应用基础型英语人才及翻译人才。

4. 实训基地建设成效

本着“目标一致,责任共担,资源共享,实现双赢”的原则,将联合8家实习实践单位进一步建设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充分满足学生专业实训和专业课实践锻炼、技能提高的需要,并按照“辐射带动专业群共同发展的”思路,将本专业实训基地建成专业群共享型实训基地,使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使更多的外语专业学生成为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英语翻译人才。

5.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

建设期末,本专业专任教师将达到2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26人,占教师总人数的100%,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4人,约占教师总人数的52%。此外,兼职教授和教师人数将达到10人以上,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本专业教师教研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成果数量和质量将有明显提升。通过进一步引进与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本专业将建成一支在国内同类院校中颇具影响力的专业教学队伍,教师队伍整体实力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师资队伍学历、职称层次进一步提高,结构进一步合理,保障专业的深化建设和持续发展。

6. 社会服务成效

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英语咨询与培训、外事翻译及其他各类服务。教师服务社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服务领域得到较大拓展,服务力度得到进一步增强,为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作出更大贡献,取得更加明显的社会效益。

上一条:《关于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实施意见》 下一条:特色名校重点建设英语专业“翻译创新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