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2日下午,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朱振武教授,为青岛大学外语学院的师生们带来了精妙绝伦的讲座。本次讲座由英语系王薇老师主持,外语学院院长卞建华教授、外语学院各系教师及硕士、本科生二百余人参加讲座。
本讲座重点分析在新时代新文科语境下,外国语言文学论文写作应有的学术理念、应该注意的多个细节和具体路径。讲座开始,朱振武教授率先提出了具有主体意识、创新习惯和包容精神的“新文科”理念,并举例具体说明何为新文科,进而强调新文科“跨学科、跨学界、跨领域”的新特点。
随后,朱老师从社会心理学、文学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入手,结合心理美学、文学人类学和文艺发生学,对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小说创作的发生、其隐含形式和内在机制进行心理上的跟踪,对其创作的堂奥进行美学上的探讨,对其取得巨大成功的壶妙进行深层文化上的揭示。
紧接着,朱振武教授针对威廉·福克纳小说中所表现出的建筑理念和命名理念对学术论文中的主题、标题、摘要、入话、注释、理论、格式、语言、文献、投向和心态等十二个细节进行细致讲解,希望青年学子和学者达到“人云亦云、不云人云、云人不云、亦云人云”的学术境界。
最后,外语学院院长卞建华教授对朱振武教授带来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本次讲座对于外院学子更好地理解福克纳、更准确地解读文学文化文本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文学艺术、特别是新文科理念下外语学科的论文写作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
主讲人简介:
朱振武,文学博士,外国文学与翻译博士后,作家,翻译家,教学名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翻译学科带头人;担任北京大学特聘教授、中国认知诗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市外国文学副会长兼翻译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国际文化学会副会长等社会兼职几十种;主持国家重大项目“非洲英语文学史”和国家重点项目“当代汉学家中国文学英译的问题与策略”以及其他科研项目20多种;获得“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合作),两次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其他奖项20多种;所著《当代汉学家的中国文学英译历程》入选“2020年中华学术外译书目”;上海翻译家协会评其为“20年5人”和“30年10人”,《社会科学报》评其为“30年30人”,Shanghai Daily 评其为“20年20人”。
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中国翻译》等重要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著作20部,编著80多种,译著30多种;领衔的“中外文化比较与思辨”进入中国大学慕课,获评上海市一流课程;主编的“英美文化思辨教程”获评上海市重点本科教材和首届上海市精品教材;近年做各种学术讲座和公益讲座200多场;主持译介的丹•布朗系列文化悬疑小说及相关中英文著作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100多家主流媒体对他在文学翻译、文学文化研究和教学等方面的成就做过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