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乔国强应邀做客外国语言文学系列学术讲座第41讲

  • 发布:
  • 发布时间:2018-05-22
  • 点击量:

5月19日下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乔国强教授应邀做客“外国语言文学系列学术讲座”第41讲,并作“20世纪美国犹太文学的文化解读”的专题学术讲座。院长助理布占廷主持,学院部分教师、研究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1.jpg

乔国强介绍了犹太文学研究的背景,从犹太宗教的角度阐释了犹太文化,并指出犹太族裔的宗教与文化是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犹太族裔信仰的宗教是犹太教,即以《圣经》、《塔木德》为教义的宗教。他列数了犹太族裔的三大特征:一是犹太人食用教义规定的“洁净食物”;二是犹太男性蓄鬓发;三是犹太人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希伯来文或意第绪语,他强调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在文学创作中,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对于犹太民族至关重要。

乔国强教授详细介绍了犹太族裔作为“流散的民族”所遭受的历次反犹主义的迫害,并详述了历史上的五次重大反犹运动和三次犹太移民浪潮。一是欧洲11世纪至12世纪的十字军东征;二是14世纪至15世纪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对犹太人进行迫害,其中包括设置“隔都”限制犹太人的活动;三是1648年沙俄哥萨克起义对犹太人进行屠杀;四是1903年至1905年沙俄对占领区的犹太人进行屠杀;五是二战时期,德国纳粹屠杀了全世界1/3犹太人的暴行。他指出在人类历史中,犹太人总是以“替罪羊”的形象出现,这种形象在犹太作家的作品中屡见不鲜,例如辛格的《格雷的撒旦》、《奴隶》都曾描写哥萨克起义残害犹太人的惨烈场景。三次犹太移民浪潮分别是19世纪20年代德国、西班牙犹太移民,19世纪80年代受沙俄百人团迫害而移民的犹太人以及20世纪初美国政府两次颁布条例限制移民时期的犹太移民。

  3.jpg

讲座中,乔国强还重点介绍了美国犹太文学的“四大支柱”——辛格、索尔·贝娄、马拉默德、以及菲利普·罗斯。他指出,尽管除辛格外,其他三位都不愿被称作“美国犹太作家”,但他们的作品无一不在描写犹太人。美国犹太裔作家不愿被标签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美国反犹主义盛行。

最后,乔国强梳理了20世纪美国犹太文学发展的脉络,总结了反映在美国犹太文学的研究主题,指出犹太作家极少描写大屠杀场面,多数作家都写犹太幸存者的故事侧面反映大屠杀事实,同时,他提醒大家注意美国犹太文学作品中的两种人物类型:一是受害者,此类人物受尽外界基督教社会以及犹太种族内部的迫害;二是傻瓜,如辛格笔下《傻瓜吉姆佩尔》的主人公。

  DSC04008.JPG

讲座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乔国强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大量的文学例证,对美国犹太文学文化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并在提问环节耐心解答了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撰稿:张孟婷)

 

乔国强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诺丁汉大学哲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中国外国文艺理论研究会叙事学常务副会长、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英美文学研究论丛》副主编;山东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大学的特聘客座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西方文论及叙事学的研究工作,并著有《叙说的文学史》、《美国犹太文学》、《贝娄学术史研究》、《从边缘到主流:美国犹太经典作家研究》等十余部学术专著,发表核心学术期刊论文150余篇。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曾主持国家社科项目“文化视域中的美国犹太文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英美文论中的中国问题”等多个社科项目。

友情链接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宁夏路308号浮山校区博文楼 邮编:266071 联系电话:0532-85952937

青岛大学外语学院  版权所有

外语学院官方微信